企业家经典读书会第二期 | 黎红雷教授讲新儒商国学经典《论语》
2023年6月1日上午,企业家经典读书会第二期在研究院会议室举行,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长、我院院长黎红雷教授主讲“新儒商国学经典之《论语》导读”,长三角地区新儒商代表、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、宁波方太集团、嘉兴市贵州商会以及嘉兴市企业家等5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读书会学习,在企业儒学开创者黎红雷教授的领读下,学员深入了解了《论语》中所蕴含的治理智慧。《论语》作为一部重要的国学经典,承载着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智慧。黎红雷教授首先介绍了《论语》的来历,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,包括了孔子及其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孔子的一些格言。这部书分为20篇约16000字,涵盖了众多话题。《论语》自问世以来,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自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之后,《论语》被尊为“五经之輨辖,六艺之喉衿” ,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对象。黎红雷教授进一步概括了《论语》的内容,强调了其治理智慧。他指出,论语中的思想体系可以被概括为“一体两翼”,其中“一体”指的是“君子学”,旨在培养合格的治理者,而“两翼”则指的是“礼学”和“仁学”。其中,“礼学”旨在重构合理的社会秩序,“仁学”则强调建立合适的道德价值。在论语中,“君子”一词共出现了107次,并且在所有二十篇中都有出现,在开篇第一章和最后一篇最后一章中都提到了“君子”,是《论语》中唯一一个贯穿始终的概念。黎红雷教授指出,孔子对“君子”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,将其定义为既有地位又有品位的专业治理者。孔子办学,所创办的学校就是培养“君子”的学校,孔子就是“君子之师”——治理者的老师,孔子之学就是“君子之学”——关于治理的学问,《论语》这部“君子之书”即教育和培养治理者的书。“君子学”的重要性在于引导企业家们注重自我修养,塑造高尚的行为和价值观,以及不断提升自我。君子学的实践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正确的经营理念,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黎红雷教授指出,时代赋予孔子的历史使命体现在“礼学”上,即重构合理的社会秩序。一方面,要坚持“礼”的基本精神,即维护社会秩序,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;另一方面,又要对“礼”的具体内容有所损益,与时俱进,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。在现代企业治理中,礼学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,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结,并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。同时,礼学还要求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注重道德伦理,秉持公正、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,以建立企业的良好声誉和社会形象。黎红雷教授对“仁”的定义进行了深入解析,指出历代学者多将“仁者爱人”作为“仁”的定义。他认为,这种单向性的理解不能完全包含“仁”的内涵。在孔子对“仁”的直接定义在《雍也》第六章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黎红雷教授近年来反复阅读、潜心研究《论语》全文,深度体察文中“仁”的内涵,他指出,以往“仁”的定义可能过于狭窄,单向性的“爱人”之说不能包含“仁”概念的丰富内涵,“仁”必须关注“己”和“人”的关系,即达到自爱并爱人的境界,才能真正理解“仁”的含义。通过对“一体两翼”的解读,黎红雷教授将《论语》针对企业治理的智慧总结为三点,分别为:01“德”的启示:德以治企,教化为先02“仁”的启示:仁以爱人,厚德载物03“义”的启示:义以生利,利他经营以上三点,在新儒商示范性企业宁波方太、苏州固锝、山西天元中均有完备的实践和应用体现,黎红雷教授勉励与会的企业家们学习和运用《论语》的智慧,到新儒商示范企业中去,实地了解传统国学文化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力,他也希望企业家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,能够成为商界君子,在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。50余位与会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并将深入研读《论语》,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,用经典中的智慧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。企业家经典读书会由嘉兴市工商联主办,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会议秘书处指导,嘉兴市贵州商会全力支持,嘉兴市新儒商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承办,旨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企业经营管理智慧,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交流、学习共享平台。黎红雷教授的讲座为现代企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指导,让企业家朋友重新认识和思考《论语》的价值,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关注和学习儒家文化,相信中国企业治理将迎来更加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。END
2023-06-02 14:28:00